31号,普拉斯通斯基许可证地段

许可证编号 ВЛВ 02639 ТП,面积 13.3 km2, 主要矿产 — 铜矿及伴生组分, 地点 — 滨海边疆区, 特内伊市辖区

 

概述

          普拉斯通斯基许可矿区位于滨海边疆区的特内伊市辖区,在标准分幅地形图图幅L-53-XXIX 内,比例为1:200 000,地区中心的达利尼戈尔斯克市以北 55 公里(图 1, 14)。 场地面积为 13.3 km2,位于鄂霍次克海沿岸,占据大海和普拉斯通卡河之间的分水岭(分水线),主要位于锡霍特-阿林山岭的东部(图 2,14) 。 许可证区域远景对于发现铜及伴生组分矿床。
          邻近地区当地居民的主要职业是金矿开采、渔业和伐木。 沿着场地的西部边界,有一条普拉斯通镇-卡门卡镇的 III 级土路。 普拉斯通镇是当地区域中心与滨海边疆区的矿业中心达尔内戈尔斯克市通过 110 公里的公路相连。 可以通过公共道路将货物和人员运送到现场区域。
          从地形上看,矿区位于锡霍特-阿林山岭的东部支脉上(图 14)。 矿区区域在地理上属于滨海边疆区特内伊市辖区的南部。
          这里的植被多种多样,主要是落叶树种-橡树、桦树、枫树、椴树、山杨树,山谷中的杨树和酸浆。 在次要数量中,有针叶树 – 雪松,冷杉,云杉。 灌木丛茂盛广泛,以榛、杜鹃花属、枸杞、茉莉、刺五加、交织的猕猴桃藤蔓、五味子和葡萄为代表。
          动物以乌苏里针叶林的典型动物物种为代表。
          在该地区的经济中,伐木、木材加工和食品工业以及农业占主导地位。 地区的特点是与最近的定居点(普拉斯通、卡门卡、利多夫卡,鲁德纳亚布利斯丹,达利尼戈尔斯克等村庄)连接起来的土路。 到最近的火车站楚古耶夫卡300 公里,到鲁德纳亚布利斯丹海港83 公里。 离最近的电力线的最大距离为 5 公里。 该地区在附近的定居点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许可区域不属于特别保护区。 最近的保护区是锡霍特-阿林斯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许可矿区东北 8 公里处(图 3)。 在这里没有少数土著民族使用天然资源进行传统活动的地方。
          其他地下资源使用者最近的许可矿区:迈米诺夫斯基矿区,(多金属矿许可证 ВЛВ01109ТР –在普拉斯通斯基许可矿区以西 30 公里处;尼古拉耶夫斯基地矿区(多金属矿许可证 ВЛВ01112ТЭ) – 在普拉斯通斯基许可矿区以 西南 50 公里;南索伦佐夫斯基矿区(多金属矿许可证ВЛВ02587ТП) -在普拉斯通斯基许可矿区以西南 55 公里(图 4)。

地质结构

          普拉斯通斯基矿结位于达尔内戈尔斯克矿区内,该矿区是锡霍特-阿林斯基褶皱系统的一部分 [米哈伊洛夫, 1985]。
          许可矿区由上白垩统、古近系火山和火山-沉积地层组成,其中,白垩系褶皱基底的各种陆相和火山-沉积物以散布的、地垒状构造块体的形式出露于地表。
          该地区属于滨海边疆区的主要成矿带(拉德克维奇,1968),其特点是广泛分布的主要是锡和锡多金属矿化, 其中是工业和开发的,但总的来说,研究不足。
          分层地层占场地面积的70%以上。 以白垩系下部和上部的岩石为代表。 贝里亚斯-瓦兰津阶段未分割的沉积物是由陶欣岩层的陆源岩石而形成的。 图伦-桑顿阶和马斯特里奇阶的上白垩纪沉积物被绘制在西部边界上。
          陶欣岩层(K1th) 属于该地区西北边界的中部。
          在许可证范围内和附近区域内,陶欣岩层仅由四个分层中的两个分层代表。
          第一分层(K1th1)由有韵律的粉砂岩和砂岩互层组成。 剖面下部以粉砂岩为主,上部以砂岩为主,发现罕见的小厚度(达10米)砾石和砾岩角砾岩夹层。 该分层分布在区域西南部, 靠近3号拉斯把多克小溪。
          第二分层(滑动堆积)(K1th2)分布在许可矿区的中部和西南部,在普拉斯通卡河和3号拉斯把多克小溪分水岭。 它是一种细韵律的粉砂岩-砂岩复理石,充满了石灰岩、硅石、细碧岩、石灰岩角砾岩和长石砂岩的异物,呈圆形和扁平状碎片和块状(大小从 1-2 cm 到 50-60 m)。沿着走向的异物块体的大小,成分,数量常常在变化到完全消失,然后地层获得明显的复理梭形结构,带有浊流沉积的迹象(浊度,渐变层理,粉砂岩饱和,带有弯曲的新月形砂岩碎片)。 它整合产状在陶欣岩层第一分层的岩石上。
滨海群 (K2pr) 以成分相对均匀的火山岩场为代表。 滨海火山群的火山地层不具有中央类型的结构特征,这使得可以考虑它们的形成与从近地表岩浆房流出的粘性气体饱和熔体的大规模“断裂”流出有关。 根据岩性组成的特点,滨海群立即被其前辈划分为分层。
          第一分层(K2pr1)主要露头在日本海沿岸地区。 它沿着折叠基底的地垒状突起的边界和滨海群火山岩的边缘部分扩展。 该分层的成分以集块岩,砾质岩,粉砂岩的凝灰岩及异种流纹岩为主。 经常发现的有流纹岩的熔结凝灰岩、凝灰石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硅质凝灰岩的熔凝灰岩夹层。 间断地发生在 陶欣岩层的下伏岩石上。 在普拉斯通 矿区分层厚度为 120-200 m。
          第二分层(K2pr2)由烧结凝灰岩和流纹岩熔凝灰岩组成,砾岩的和凝集块岩的凝灰岩的夹层很少见。 普拉斯通矿点的断面下部,有深灰色凝灰岩的单个透镜状夹层(0.1-0.3 x 5-10 m)。 整合蕴藏在第一分层的岩石上,分布沿着日本海,在许可证东南部。 该分层厚度为250-350 m(图 5)。
          现代沉积物随处可见,以中下层冲积粘土为代表,在普拉斯通卡河谷发育,形成沿海长垣、滩嘴(卵石、巨石、沙子)。 该领土被连续的残积、残积-破积堆积所覆盖,以壤土和含杂碎石、沙砾和块体砂壤土为代表。
          侵入形成物约占全境面积的1/10,形成体积小、形态多样的晚白垩世次火山岩和深成岩体,形成2个晚白垩世的和1个古近系的侵入杂岩体。
          该地区的面积以复杂的构造结构为特征。 根据滨海边疆区的构造分区图 [别尔谢尼耶夫, 1969],它属于锡霍特-阿林海岸背斜带。 它的结构中有两个结构层。
          下部构造层由陶欣岩层早白垩世陆源沉积组成,在歪辉熔岩场中以地垒状突起和小构造块的形式露头。
          上部构造层由晚白垩世的火山生成和侵入岩层组成,并几乎在整个研究的区域都以普拉斯通复成火山口为代表。
          普拉斯通复成火山口位于日本海沿岸, 在吉吉托夫卡河和普拉斯通卡河流域,其特点是平面呈椭圆形,沿海岸延长 22 公里,宽度为 10-12 公里。 破火山口限于曲线半圆性状断裂,在不同比例尺的航空照片上清晰地看见。 断层以构造角砾岩带为代表,厚度为 2-3 至 10-30 m,产状主要为中心斜线,倾角为 45-50 到 75-85°。 在断层附近,覆盖地层通常具有陡峭(30-60°)的中心线层理,并随着距离它们变平。 它们通常与玄武质安山岩和流纹岩的脉络和挤压物有关,它们在磁场中以强烈的交替异常 (± 1000 nT – 纳米特斯拉) 为标志。 基本上,由于其组成岩石的磁化强度增加,在普拉斯通复成破火山口上观察到不同的正磁场(从 100 到 300,有时高达 700 nT),由于其组成岩石的磁性增加。
          在破火山口的重力场中,重力相对减低(达2毫伽),根据其振幅估计火山岩总厚度为1.0-1.5。
          破火山口的底部由滨海杂岩群的喷发岩组成,蕴藏在陶欣岩层的陆源沉积岩上。 破火山口底部以30-40°的角度向中部倾斜,向同一方向逐步下陷,最大深度达1.0-1.5公里。 破火山口的特点是一个不对称的结构,其西北部是更埋藏的, 波德索布尼古火山的火山锥部位于那里。 破火山口的内部结构以复杂的多相岩石复合体(凝灰岩、烧结凝灰岩、熔凝灰岩、流纹英安岩和安山岩的泡沫熔岩, 安山岩的熔岩碎片和熔岩角砾岩、安山岩)的中心倾斜为特征。 沿剖面向上和向着火山爆发中心,岩石的烧结程度和碱度增加。 达利尼戈尔斯克杂岩体的小型侵入体、亚侵入体和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岩脉破坏了喷发岩。
          普拉斯通破火山口的构造模式是由亚子午线、东北和西北方向的线性断裂结构系统切割径向环断层系统而组合决定的。 这预先确定了破火山口结构的复杂分段块模式。
          在线性断层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左走滑断层的亚子午线和东北系统以及与它们相关的西北方向断层,流纹岩脉经常属于在这些断层上。
          破火山口内及其外部框架中广泛发育次生蚀变:变安山岩化、次生石英岩、泥质化、石英-绢云母蚀变。 偶尔会出现碳酸盐的高温交代作用(石榴石、辉石的形成)。 强烈的角化表现在侵入体的外接触-高中温酸性,钾长石的交代取代岩浆的石灰钠斜长石。 破火山口整个区域的特点是或多或少强烈的黄铁矿化和近矿脉交代的各种表现。

研究程度及矿产

          总的来说,普拉斯通斯基矿结的区域已经具有较好的研究程度。 位于此处的铜斑岩和铜钼斑岩矿点已被反复勘探。 根据工作结果,得出了关于普拉斯通斯基含矿表现是有前景的,而奥泽尔科夫斯科耶含矿表现前景不佳的结论。
          矿业工程师 利奥·森泽斯 在其关于东西伯利亚滨海地区的矿业鉴定报告(柏林,1913 年)以及他给西伯利亚矿业工厂股份公司理事会的推荐信中第一次介绍了有关该地点矿石成矿情况。 “皮佩尔和奥斯米德” [利奥·森泽斯, 1913] 。
          就是他在酸性组成的火山岩地层中的海岸露头处发现了孔雀石形式的多种矿化现象,海岸阶梯下部的铜矿脉和斜坡上部的铅矿露头。 钼矿化属于区域南部(奥泽尔科夫斯科耶含矿表现)的花岗岩露头,其特征是规模不大。
          于1926 年,对杜霍夫斯基(奥泽尔科夫斯科耶) 矿床进行了勘探,该矿床被认为是非工业性的 [斯莫利亚尼诺夫, 1926]。 博洛特尼科夫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他在 1931-1932 年进行了考察研究和采样。 1941-1942 年的详细勘探 [维扎伊金, 1943] 发现矿体属于花岗岩中的缓倾裂缝,并以复杂、清晰可见的石英-辉钼矿脉、网状带和含浸染辉钼矿的穿孔为代表。 在矿床区域(0.1公里),钼的储量按B、C1和C2级计算。 由于钼含量低(块体平均0.04-0.07%)和钼储量小(B+C1+C2级12吨),该产状归因于非工业性。
          该地区的系统地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在对图幅L-53-117-B,进行地质测量工作时, 比例尺为1:50 000。 编制了初次标准(规格)地质图 [维特伦尼科夫, 1963] 。 这些研究使详细剖析该地区的沉积和火山形成地层、区分不同时代的岩浆地层和确定火山构造构造的位置成为可能。 在普拉斯通斯基矿区确定了铜多金属矿化的发展是沿着沉积岩和火山岩的慢坡接触而形成的,呈充满了大量散布的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铁矿的片状和透镜状体。 剖面往上,发现卵磷脂和磷灰石的浸染性,它们也存在于切割火山岩的石英-方解石细脉中。 对矿区进行了矿带的矿块采样(30个样品),样品光谱分析,显示铜较高品位0.01-1.0%;铅0.01-10.0%;锌 0.01-1.0%;钼 0.001-0.01% [维特伦尼科夫, 1963] 。 已确定矿石的成矿作用阶段性及其与岩脉的年代关系。 假设岩性因素在铜基金属矿化分布中起主导作用。 预测金属资源尚未估计。 普拉斯通斯基铜多金属矿床推荐进一步的勘探工作,以确定新的交代矿床, 包括深度达 250 m 的盲矿床。
          普拉斯通斯基矿区地区的勘探检查工作于 1972-1973 年进行 [塔拉索夫, 1974] 位于 卡布斯托洛夫 和 维特维斯迪溪流之间 3.7 公里长的冲蚀性海岸陡坡的基岩区。 当时工作目标是在矿化点和蚀变区域内,在5条线上(每条线为550到1150米之间),进行间隔的记录和采样工作,从基岩中取样了154个矿块样品,点线法取样了97个岩石化学样品。
          还进行了旧平峒的采样和记录工作。 沿围岩采样间隔为5到10米,沿矿体和矿化带间隔为1到4米。
          已确定硫化物矿化具有广泛的不均匀脉状浸染特征。 在三个区域确定了铜最高品位从 1-2% 到 3-8%。 海岸剩余部分发现硫化物矿化(黄铁矿、毒砂、黄铜矿)分散,铜品位0.01-0.02% 至 0.2%。钼 (0.002-0.2%)、 银 (达 100-300 克/吨) ,铅和锌 (0.001-1.0%) 几乎总是存在于矿石中 [塔拉索夫, 1974] 。
          根据一组特征,确定的矿化归因于斑岩铜的形成。 根据地球化学标准,异常的特征是上矿、上矿剖面 [塔拉索夫, 1974]。 预测金属资源尚未确定。
          1980-1985 年,在研究的区域内,进行了进一步地质研究,比例为 1:50 000 [米哈伊洛夫, 1985]。 编制了标准(合格)地质图和矿产图,圈定出了达利尼戈尔斯基多相侵入杂岩,多金属和铜钼矿化与其共生,确定了矿产、矿带、矿结的主要分布规律,并且已经评估了先前已知和新发现的矿点的远景。
          1986-1989在普拉斯通斯基火山构造境内在柯德洛瓦亚河流流域对斑岩铜矿进行了勘探,就是在著名的奥泽尔科夫斯科耶多金属矿区场地内 [米哈伊洛夫, 1985] ,在维京人有限公司的许可矿区以西。 圈定出了隐伏钼斑岩成矿区域,对该区域进行了单独钻进工作,并评估到300-370米深度。
          推测矿体蕴藏在600-100米深度,钼矿潜力为10万吨。
          射列何夫有限公司 在工程地质学家扎雅次 领导下于2008年在日本海沿岸露出对普拉斯通斯基和奥泽尔科夫斯科耶矿化区域进行了勘察和检查补样工作。
          在普拉斯通斯基矿区对旧平峒进行的测试证实存在高铜品位 – 根据 0.6-0.8 m 厚的单个区域的光谱分析,高达 1%,交代岩厚(高达 6 m)区域的平均铜含量为0.08%,所有样品含银高达40克/吨,铅高达0.1%,锌高达0.4%,钼,锡达0.04%,微量金。
          在奥泽尔科夫斯科耶矿区,通过矿块方法测试了平峒的废石堆。 在含有细石英辉钼矿脉的含矿花岗斑岩中,钼的品位(根据光谱分析)高达0.3%。 因此,在两个矿区中,铜和钼的工业品位都得到了确认,这使得推荐它们进行更详细和全面的研究成为可能。 因矿点研究较低,矿化的规模没有评估过。 还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工作结果的报告以小笔记形式,图片资料以沿海露头的全景照片形式,而且碎块与矿块的采样地点和结果不是标准的画在图上。

地球化学研究程度

          利奥·森泽斯(1912-1915)在不同时期对 普拉斯通斯基 矿结进行了研究。格沃兹迪茨基 (1931-1932) ,索罗金 (1936), 塔拉索夫 (1974), 别洛夫 (1972), 拉慈玛荷尼娜 (1976), 伊格纳季耶夫 (1979), 卡利亚金 (1980), 利特维诺夫 (1989) 。维特列尼科夫 (1963) 主要力量被引导到研究其中心部分。结果发现了奥列尼耶、叶莉萨维金斯阔耶、奥泽尔科夫斯科耶等矿点。
          在许可矿区的领土上, 列出的作者中, 只有维特连尼科夫和利特维诺夫仅对松散露头进行采样以识别二次色散晕。 从第一位的工作结果的现有数据中,只知道在该矿区区域发现了铜异常(达0.006%);锌(达 0.03%);铅(达 0.03%)和银(达 1.0 g/t)。 除了锡、钨、钼和铍之外,没有关于其他元素分布的信息。 该报告不包含有关工作方法、分析方法和设备敏感程度的信息。 岩石化学测量应视为不合格,不符合现代要求。 此外,关于上述光晕空间位置的可用数据也不可靠。
          塔拉索夫 (1974)的悬崖考察队在许可证领土上开展工作, 没有进行区域地球化学找矿调查,研究仅限于沿着沿海露头完成了几条地球化学线。 该考察队更详细地研究调查了毗邻西部的领土。 结果,确定了几个矿点和奥列尼耶与奥泽尔科夫斯科耶的铜,铅及钼矿化点。
          1986-1989年期, 利特维诺夫领导的地球化学考察队, 对斑岩铜矿床进行了勘查。 它以1:50 000的比例进行了地球化学调查. 不幸的是,该考察队的工作只覆盖了许可区域的一半,即奥泽尔科夫斯科耶地块区域。 但是,尽管如此,在许可区域内包含的而研究的区域中,发现了两个钼分布异常。
          在沿海地区,硫化物成矿不均匀分布广泛,其中以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 沿海陡崖的岩石从表面褐铁矿化,带有黄色赭石臭葱石条纹;通常沿层状凝灰岩和层凝灰岩的层位观察到孔雀石和蓝铜矿的斑点。
          硫化物矿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浸染性、细微脉、稀少细脉和矿巢。 在与不同类型岩石相关的浸染矿化定位中观察到选择性,这取决于它们的渗透性和构造断裂的程度。
          在陶欣岩层的陆源地层和石墨-砂屑岩凝灰石中观察到最常见的浸染矿化作用,特别是在它们被压皱或折叠的区域。
          铜。 铜矿化主要发育在沉积岩中沿海陡坡的下部和流纹凝灰岩地层的底部。 它属于层状凝灰岩层中的逐层折叠带,通常在岩性种类的接触处。 不太常见的是,它以在沉积岩和凝灰岩中稀少浸染性的形式。 它很少出现在与构造关系之外。
          从形态结构上看,铜的表现形式是薄的、非延伸的、通常呈透镜状的石英细脉,带有浸染的黄铜矿,在逐层折叠带的方向上拉长。 细脉粗细为0.2-4厘米,折叠带为4-20厘米,有时候50厘米,脉间也有黄铜矿的播散浸染。 脉通常形成接近的系列,有时合并成脉(10-15 厘米),带有浸染的黄铜矿。 这种的系列长度达到13-15米,还发现石英与黄铜矿的陡倾小脉,与岩石层理相交。 当这种细脉横切层层扰动时,铜矿化沿这些平面向两个方向“扩散”15-20厘米。在成矿后阶段折叠带,矿化以巢状和透镜状以及脉浸染透镜状和块状矿石的被观察到。 它们的大小不超过 10-30厘米。
          矿化性质不均,成分品位从0.002-0.006%到0.01-0.03不等,高达从1.0-2.0%到3.0-8.0%。 平均而言,铜品位在 0.02-0.2% 的范围内。 除黄铜矿外,矿石还包括黄铁矿、石英、闪锌矿、毒砂、斑铜矿、铜蓝、磁铁矿和赤铁矿。
          铅和锌的品位较低,在0.01-0.05%和0.1-0.5%之间。 在矿点的区域,可能出现的有较晚的多金属矿化(第 1 号平峒区)这些金属的品位达到 1% [塔拉索夫, 1974]。
          矿石中的锡品位通常为 0.01-0.06%。 在富矿石中,锡品位达到0.2%。 表现形式尚未确定。
          钼几乎一直存在于矿石中,有时品位达 0.2%,但没有与铜品位发现相关性。 因此,在铜品位相差一个数量级的样品中,钼品位为 0.2%。
          铋存在于矿石和黄铜矿单分中。 常达到0.01-0.1%的品位。 跟钼的情况相同,没有发现铋与铜的相关性。
          银经常存在于矿石中,品位达到 100-300 克/吨。
          普拉斯通斯基矿点属于日本海的沿海阶地, 位于雅库博夫斯基岬角以南 4-5 公里处,在卡布斯托洛夫和维特维斯迪溪流之间,在同名的矿田内。许多专家从 1912 年到 2008 年研究了该矿点。但他们的工作结果是有限数量的地球化学、矿块和刻槽取样工作。根据塔拉索夫的资料,该矿点具有中上断面的特征。
          矿点属于普拉斯通斯基火山口东部隆起的一侧(边缘)。 它的结构伴随着早白垩世的陆源沉积岩、滨海杂岩群的火山岩、酸性和中性成分的岩脉(附图 1)。 矿点的构造特征取决于其位于普拉斯通斯基火山口边缘部分,具有固有的中心线破裂和地层中心线倾斜,受到北-东北走向的移位型线性断层带的断裂。 除了缺失的核心部分外,交代柱由白云母花岗岩和钾长石花岗岩组成,根据矿点内剖面的地球化学取样结果进行了描述。 沿海露头下部广泛分布的角岩表明侵入岩层很接近。 这里还注意到黑云母化的迹象 – 绿泥石中黑云母残余物的遗迹,以及以高达 1-3% 的辉石偶发表现形式的弱性矽卡岩化。
          在交代地层中观察到以下垂直分区:
          交代柱的下部由具有碳酸盐 – 绿泥石 – 石英 – 水云母替代物的变安山岩组成,有时候是石英 – 碳酸盐 – 绿泥石 – 冰长石,有时通常会发现硫化物的混合物,通常是褐铁矿化的。 交代柱的上部由石英-绢云母-水云母置换的泥质石组成,有时还含有绿泥石、白氧烷(是一种重要的钛原料)和褐铁矿化硫化物。 在上部与附带的白钨矿的混合物。
          在矿柱中部,有一个厚度为 16-18 m 的基本上为水云母交代岩的带,其中水云母含量达到 60%;这些带与铜异常(达 0.6%)有关, 锡(个别区间达0.04%)、铅(达0.3-0.5%)、锌 (达0.1-0.4%)银(从1到10克/吨)。
          矿化属于 5-10 至 20-40 m 厚的蚀变岩带,以 25-40° 的角度向西北 (310-330°) 轻轻倾斜。具有绢云母取代的石英长石、不均匀分散的硫化物矿化(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较少见的磁黄铁矿)在这些区域内广泛存在。发现银硫酸盐,通常有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堆积物,稀少块状黄铜矿-黄铁矿矿石的切屑、细脉和,矿穴,厚度达 20 cm,长 20-30 m。矿区有3个500到2000 m长的厚带,向南倾斜。
          第一个区域 – 北部 – 被追踪 500 米;其厚度为 10-15米。 根据球化学采样数据对该带进行了调查,10 米厚处铜品位达到0.3%(塔拉索夫,光谱分析)。 根据矿块采样数据,该区铜品位达到1%(光谱分析)和银为352克/吨(化验分析)。 没有进行该区域的刻槽取样。
          第二个区域 – 中央区域 – 以 5-10 到 20-30m 的厚度追踪 1600m。 根据地球化学、矿块和刻槽取样的结果,该带情况好掌握。 在1-5米,含铜量达到0.3-0.8%,银30-50克/吨(点线刻槽采样法)。 用实线的刻槽采样该区只在一个地方交叉,这是因为在几乎垂直的岩石露头取样很困难。 这里,对于 20米 的不完整厚度,确定了两个含铜量的区间:6m – 0.15%, 2m – 0.34%(化学分析)。
          第三区域 -南-被追踪2000m,其厚度超过20m。 该区域是根据地球化学(铜品位达 0.15%)矿块和点线刻槽采样的结果确定的。 刻槽采样在非常有限的工作量进行,并且仅在区域的最上部进行,显示前 (1 – 2m) 米的铜含量为 0.6 – 0.7%。 在矿点的矿石中常常发现黄金,品位达 1 克/吨。
          粗略地说,这些区域重复未打开的侵入体顶部的形状, 即是保形矿体。
          总的来说,鉴于斑岩铜型矿点的可能确定,多位作者建议对该矿点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
          奥泽尔科夫斯科耶钼矿点于日本海沿岸悬崖上,拉斯布诺伊岬角以北 4 公里,普拉斯通镇以南 9 公里处, 在普拉斯通斯基矿田境内。 自1912 年以来,人们就知道该矿点。 对该项目于1912年、1916年、1926年进行调查研究,1931年至1942年、1982年、1985年间断研究。与普拉斯通斯基矿点一样,工作主要包括富脉矿的发现。 在这方面,已经确定了几个石英脉, 其中两个:格拉维纳亚和布罗美士那亚,部分在革命前时期被开发。 没有关于开采矿石的信息。
          格拉维纳亚和布罗美士那亚带分别在 300 和 150 m 处通过短沟和沿海陡坡的露头追踪,矿石中钼含量高达 1.0%,厚度为 0.05 至 2.0 m。
          矿点位于达利尼戈尔斯克市复合体的粉红色斑状花岗岩中。 根据前往工作结果,由于规模限制和低品位矿点属于非工业。 钼矿化属于薄 (0.05-0.5 m) 石英脉,具有鳞片状浸染和辉钼矿的巢状堆积物,不常见的钼钙矿,尺寸可达 1.5 cm。
          卡门斯卡亚考察队在矿区进行了有限数量的勘探路线,详细描述了沿海露头,并进行了少量的矿块和地球化学采样。 钼矿化与下列有关系:

  1. 西北走向(330°),陡坡的边缘陡峭的伟晶岩脉带云英岩镶边,厚度为 10-20 至 60-80 厘米,有辉钼细脉和巢状大小可达 2-3 厘米;
  2. 缓慢倾斜的(20-30°)石英脉,厚度可达 10-20 厘米,带有辉钼矿鳞片状浸染。 各地矿块样品中钼品位超过0.1%(光谱分析),铜品位0.03-0.04-0.2%,金品位0.03-0.3g/t。

          考虑到花岗岩侵入的面积可能要大得多(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它在东北方向被追查到 普拉斯通斯基矿区)并且可能网状脉矿化存在,前人推荐在矿区进行数量限制地球物理工作,以划定钼矿化发展区。
          2013-2014 年,普拉斯通斯基矿点的勘探和评估工作由维京人有限公司 根据与 «УК «НГК»» 有限公司 及其子公司的合同进行。 已确定了远景的地段,并估计了普拉斯通斯基矿点的铜、钼和金的预测资源。
          完成工作量:磁探129延长公里、ВП-СГ电探56.2延长公里、电探МКП-ВП 7.22延长公里、普查路线59.25延长公里、二次晕的岩化采样59.25延长公里、矿块采样34个样品、钻探750延米,岩心取样609个样品。
          在区域内,根据 2013 年探查工作的结果,确定了两个矿带,在中心部分开的。 第一个是在海岸悬崖上,铜-钼-斑岩系统核心出露,中心部位铜、钼、砷异常,外围多金属异常。 第二个属于陶欣岩系的陆源地层,转变为次生石英岩,并且是一个拉长的区域,可能是脉型,表现为次生晕中钼品位的增加。 两个带在该地区的激发极化场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同时,在地球物理深部研究(多道剖面激发极化法(МКП-ВП))的剖面上,确定这两个带没有共同的“根”。 预测资源量为铜10.3万吨、钼7000吨、黄金2吨。
          于2014年,在前期区域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在区域内进行了岩心钻探,具有当地定位和验证价值。 钻探工作于 2014 年 8 月至 9 月初进行。 钻了两口井,深度分别为 350 m (PL-630/1) 和 400 m (PL-630/2) 。 根据钻探结果,只发现了很短的(2-5 米)间隔,属于构造运动减弱的区域或岩性差异的近接触带,多金属中品位增加达到百分之几十/每吨, 银头几十克/吨。 黄金仍处于背景水平。
          由于钻探量少,缺乏网度和主要元素的工业集中度,未计算储量和资源量。
          根据勘探工作的结果,在场地范围内确定了两个矿区,属于边缘部分,并在场地中心部分进行划分。 海岸悬崖带中,铜钼斑岩系统核部出露,中心部位有铜、钼、砷异常,外围多金属异常。 第二个是拉长的区域,可能是脉状的,表现为二次色散晕中钼品位高。 第二带的围岩以 陶欣岩系陆源地层为代表,转变为次生石英岩,是比沿海悬崖带主岩更早分层的地层。 两个带在该地区的激发极化场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同时,在地球物理深部勘测(多道剖面激发极化法(МКП- ВП))的剖面上,注意到这两个带没有共同的“根”。 不幸的是,地球物理工作(МКП- ВП)是在异常带的边缘部分进行的,因此该方法没有给出带之间关系的清晰图像。
          属于领土西北边界的区域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 它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性;一个显着的特点是锰品位高。
          地球物理和地质数据确定的两个异常带的共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进行的山地工程量无法完全解决最初设定的任务。 因此,尚未充分研究在第 630号线显示的感应极化场的深度异常。 还部分研究了区域 ВП 异常,钻线位于具有阻尼场值的区域的边缘部分。
          在对基于区域调查(地区摄影面积测绘)、深探和钻探确定的岩体的岩性成分的研究中发现了分歧。 这些钻孔没有交叉到主要元素品位高于边界的矿体。 根据钻探结果,只发现了品位高的不怎么长的(2-5米)区域,通常以单个样品的品位达到多金属的为百分之几十/每吨, 银几十克/吨。 黄金仍处于背景水平。 这些层段属于在被构造运动削弱的区域,或者是岩性差异的近接触区域。 在这两种情况下,样品中元素品位的高都与富含硫化物地层的岩石的过程有关。 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古近系亚火山英安岩的引入,在其他情况下,是青岩化产物的二次富集过程,导致形成碳酸盐、硫化物-碳酸盐细脉矿化。 沿着海岸悬崖完成的地质路线证实了这一说法。
          在深部没有发现可以做作出区内的存在斑状结构关系的侵入体。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上述工程的地质任务未能完成。

以往工作

  1. 别洛夫, 科伦鲍姆 . 确定滨海边疆区斑岩铜矿床的前景。 1970-1972年关于该主题的一批预测报告:“滨海边疆区斑岩铜表现材料的收集和概括”。符拉迪沃斯托克1972
  2. 威特立尼科夫. 伊奥兹河和穆图河的地质构造。 穆图赫尼尼斯克考察队 1961-1962 年的报告。符拉迪沃斯托克1963
  3. 维扎伊金. 奥泽尔科夫斯科耶 地质勘探队 1941-1942 年的报告。符拉迪沃斯托克 1943
  4. 格沃兹迪茨基. 叶丽萨维蒂尼斯廓耶 和 普拉斯通斯基 铜矿床,符拉迪沃斯托克 1932
  5. 扎雅次. 普拉斯通斯基矿段 2008 年勘察工作报告,符拉迪沃斯托克 2008 年
  6. 伊格纳季耶夫 等. 主题报告:“锡霍特-阿林火山原斑岩铜矿化勘探前景和标准的评估”,哈巴罗夫斯克,1979 年
  7. 科瓦连科 等. 关于 1964-1965 年在 韦陀乐杜毅 和 普拉斯通斯基 矿段进行的探查和勘探工作结果的地质报告。符拉迪沃斯托克1965
  8. 科纽霍夫. 普拉斯通斯基 矿区未完成的铜和钼勘探工作的信息报告。 哈巴罗夫斯克,2015
  9. 雷特维诺夫等人。在普拉斯通斯基和其他地区勘察斑岩铜矿床。地球化学考察队 1986-1989 年报告。海参崴 1989 年勘探铜斑岩矿床。”
  10. 米哈伊洛夫 等人. 吉吉托夫卡河、奥普里奇卡河、鲁德纳河的流域的地质结构和矿物。 卡门斯卡娅考察队关于 1980-1985 年 比例尺为1:50 000的额外地质勘探结果的报告。符拉迪沃斯托克 1985
  11. 博扎尔斯基滨海边疆区斑岩铜矿床勘探前景评估. 莫斯科1973 年
  12. 塔拉索夫 等人. 在滨海边疆区捷尔内斯基区南部勘察铜矿的地质报告。 1972-1974 年乌特斯尼考察队的报告. 达尔内戈尔斯克镇 1974
  13. 曾册斯列奥。 滨海边疆区吉吉特-普拉斯通地区的铜矿和其他矿石矿床。 柏林 1913

进行工作依据

          普拉斯通斯基矿区的许可证获得为发现和评估铜及伴生组分矿床的工作。
          对于铜及伴生组分工作的基础是许可矿区的区域和含矿带与劳拉斑岩铜矿床的地质结构和矿体情况相似性。 区域位于锡霍特-阿林成矿省境内,即中央成矿带。 属于滨海边疆区达尔涅戈尔斯克多组分矿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 矿区充满了具有一定成矿专业性的各种火山、陆源和侵入地层。 它的特点是沿着众多断层发生强烈和重复的块体运动,这是不同时代火山结构的复杂组合。 这些因素导致了各种金属的表现:金、银、汞、锡、铅、锌、铜。
          铜钼矿化的直接勘探迹象是普拉斯通斯基矿区斜坡沉积物中铜的存在,以及矿块和刻槽样品中的铜和钼高品位。
          在进行工作时,应考虑矿化带的特点是沿走向具有复杂的结构 – 破碎地段、叠加强烈矿化的角砾岩地段可以与错动和矿化较少的岩石区交替出现。 矿体边界由采样数据确定。 大多数斑岩铜矿床的特点是铜及伴生组分含量不均匀和极不均匀,单断面无工业含量并不意味着沿走向或深度不存在铜及伴生组分。
          综上所述,普拉斯通斯基地区地质条件良好,总体上有望发现具有工业参数的铜钼矿床。
          位于马加丹地区南部的劳拉矿床可以作为许可矿区的预期矿床的类似。 劳拉矿床铜钼矿为铜斑岩型,矿石结构呈细脉状浸染。 在前苏联,这种类型的矿床包括克乌克拉得斯科耶、博士库里斯克耶、阿勒玛雷克斯科亚和外高加索群;在美国,是美国西部斑岩铜带(圣马奴尔里、迈阿密 、乐伊 矿床);在南美洲——智利矿产区。 此类矿石在铜的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居于首位。 主要有用组分,尤其是铜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广——从百分之零点零几到百分之一,这与矿化的不均匀性和面状和线性风化壳的广泛发展有关,其中铜几乎完全去除。 对矿山工作表面层刻槽取样进行光谱和化学分析,出露1号矿体,平均铜含量为0.17-0.21%;钼 0.014 – 0.015%,银 – 3.8 g/t。 在浸出区之外,铜品位显着增加。 矿石为中等硫化物,略有氧化,这表明它们相对容易精选。 矿化的垂直分布 – 400米。在指定参数下,按 P2+P3 级预测劳拉矿床条件矿石资源量:矿石总储量 – 8.50-8.70 亿吨, 铜总储量 – 425-435 万吨, 平均品位为 0.5%。 钼总储量21.0-21.7万吨,平均含量0.025%。 银总储量1750-1825吨,平均品位2.1克/吨。 有条件铜总储量745-765万吨, 平均品位0.88%。

许可证地段工业价值初步评估

          在普拉斯通斯基许可矿区对于铜及半生组分进行工作中,预计将发现 C1 和 C2 级的铜储量和相关成分。 C2级铜预测新增加储量为10-60万吨;钼4.5万吨,银60吨,金5-10吨,以及发现没有研究过的海滩砂金。 (已确定该地区的地质勘探模型,考虑到已发现的直接和间接标志勘探标准,已确定并圈定出了远景矿田和带;材料和参数特征,已确定矿区和带的矿石交代分区,已经确定了与估计参数相对应的矿石交叉点,给出了岩石交代岩、矿物和矿石材料组成等的特征)。
          许可矿区初步评估基于许可矿区内的工作数据
          普拉斯通斯基矿区的旧坑测试证实存在高铜品位 – 根据 0.6-0.8 m 厚的单个区域的光谱分析,高达 1%,交代岩厚(高达 6 m)区域的平均铜含量为0.08%,所有样品含银高达40克/吨,铅高达0.1%,锌高达0.4%,钼,锡达0.04%,微量金。
          在奥泽尔科夫斯科耶矿点通过矿块采样,测试了废石堆的钼品位(根据光谱分析),其中钼品位为 0.3%。 因此,在两个矿点中,铜和钼的工业品位得到确认。
          钼几乎一直存在于矿石中,有时品位高达 0.2%。
          铋存在于矿石和黄铜矿单分中。 含量通常高达 0.1%。 银经常存在于矿石中,并达 300 克/吨。
          普拉斯通斯基矿点属于日本海的沿海岸台阶,位于雅库博夫斯基岬角以南 4-5 公里处,在卡布斯托洛夫 和 维特维斯迪溪流之间,同名矿场境内。 成矿特征为中上断面。
          在中部发现16-18 m厚带,以水云母交代岩为主,其中水云母含量达60%,铜异常与这些区域有关(达0.6%)、锡(达0.04%)、铅(达0.5%)、锌达0.4%)、银(达352g/t)。
          矿区有3个500~2000 米长的厚带,向南倾斜。
          在产矿矿石中,黄金的含量通常达 1 克/吨。
          奥泽尔科夫斯科耶钼矿点位于日本海沿岸悬崖上,拉斯布诺伊岬角以北 4 公里,普拉斯通镇以南 9 公里处, 在普拉斯通斯基矿田境内。 预测资源为铜10.3万吨、钼7000吨、黄金2吨。
          预期的工作结果是考虑到前几年对许可矿区的研究程度不足,前人的工作成果,与已知矿床的类比,许可区域面积,而给出的。

备注

          达尔内戈尔斯克多金属矿田位于卢德纳亚河中上游, 许可矿区西南60公里处, 在标准地形图图幅L-53-XXXIV 内,比例尺为1:200 000。
          达尔内戈尔斯克多金属矿田位于东锡霍特-阿林火山带南部两个主要区域褶皱构造之间的复杂区域。
          尼古拉耶夫斯基, 威尔赫尼耶和巴尔迪赞斯克耶矿田都为矽卡岩-多金属型矿床,矿体形态多样。 犹如诺耶、麦米诺夫斯克耶和西林斯克耶 矿床是脉状多金属矿床,矿石中的银含量很高。
          所有上述的矿床都位于加工基地附近,或者距离位于达尔内戈尔斯克市中心的精选厂 45 公里范围内。 西林斯克耶矿床是个例外,它位于邻近的卡瓦莱罗沃斯基 地区,距离达尔涅戈尔斯克 70 公里。
          尼古拉耶夫斯基矿床没有矿石露头。 矿化是在距日照地表超过 700 m 的深度处追踪的。 移位的石灰岩板位于上部凝灰岩地层和玄武质滑动堆积沉积物之间,包括角砾岩、砂岩和粉砂岩。 石灰石板的尺寸,特别是在沃斯多克-1 矿体中,为 1800m x 700m x 280m。 矿体见于石灰岩板块的上下接触面。 矿化不是连续的、透镜状的。 矿体的厚度可达 80 m,走向长度可达 220 m,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几何形状。 位于海平面以下 -320 m(波罗的海)的矿体的下落向东缓慢倾斜,但在这些地平线以下变得更陡峭。 钻探揭示了海平面以下-1200 米深处的矿化。
          尼古拉耶夫斯基矿床储量:845.3 万吨矿石(С1 级)。
          麦米诺夫斯克耶矿床在一层约 500 m 的粉砂岩和砂岩中分布着 20 多条陡倾矿脉,在砂岩中出现矿脉的情况下,矿化趋向更丰富。 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 沿走向的生产矿脉长度达600 m,该地区地面标记海拔550 m至650 m,井下矿化交汇处记录的最深为海拔230 m。 矿脉最大厚度可达6 m,通常在2-3 m范围内。 麦米诺夫斯克耶矿区储量:27.9万吨(С1级),70.5万吨(С2级)。
          威尔赫尼耶 矿床已经开采 120 年,是达尔内戈尔斯克的第一个工业开采项目。 矿化与移位的石灰岩板块上部接触面和在上面的火山岩的接触有关。 该矿床基本上被开采,除了剩余的矿柱和被含矿回填土覆盖的区域外。 此类回填中铅和锌的总含量超过5%。 上威尔赫尼耶 矿床的地下储量:5.9万吨(С1级)。
          巴尔迪赞斯克耶矿床的矿化与发生在滑动堆积地层中的移位石灰岩板块的接触有关,包括混合岩性,当中有角砾岩、粉砂岩和砂岩。在地层柱中,火山岩地层,包括凝灰岩、流纹岩和安山岩,与混合沉积物重叠。 在地层柱中,混合沉积物上方蕴藏着火山岩,包括凝灰岩、流纹岩和安山岩。
          在海拔 400-500 m 范围内的区域追踪的有表面标记。 钻探工作已确认在海平面以下 400 m 深处有矿化。 矿体不连续,沿走向从东北向西南长1600m。 矿体一般呈东南方向70°-80°的陡倾角,并有过渡成垂直向深部延伸的管状矿石的趋势。 矿体厚数几百米,宽度一般为15米,巴尔迪赞斯克耶矿床的矿化包括石英-碳酸盐细脉,主要是方铅矿和闪锌矿伴生的钙铁辉石。 巴尔迪赞斯克耶矿床储量:402.6万吨(B+ С1级),59.6万吨(С2级)。

加入协会

加入协会(区域间地下资源使用者协会) 以电子形式申请

报名表格

ВСТУПИТЬ В АССОЦИАЦИЮ

Вступ­ле­ние в МАН (Меж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Ассоциация Недропользователей) осу­ществ­ля­ет­ся пол­но­стью в элек­трон­ном виде.

ФОРМА РЕГИСТРАЦИИ